作者:李大奎千宏财富
公元前536年出生于楚国宛地的范蠡,不仅是空前绝后的经营之神,比之诸葛亮、刘伯温等厉害的谋士还要聪明百倍,称他是无与伦比的智者,实至名归。
这是何故?
原来出身贫贱的范蠡既是兵家奇才,又是商家鼻祖,还得到高寿,活了88岁,于公元前448年在定居的安义陶村寿终正寝,也就有了陶朱公的美誉,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。
那,不妨细细说道说道,看看了不起的范蠡有多传奇?可以解析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。
话说寒门子弟范蠡小时候其实很苦,不仅幼年丧父,少年时又痛失疼爱他的母亲,就在孤苦无依之时,所幸兄嫂不嫌弃将他抚养长大。
兼乏范蠡从小天赋异禀又聪慧过人,可以不受影响专注于自己热爱读书的兴趣爱好与职业生涯,又有幸师从商业理论家计然云,从而在博闻强识中集智慧与才华于一身,少年博才的名声由此家喻户晓。
那时正逢春秋乱世时期,心怀壮志的范蠡受玄学《洛书》的影响,决定\"诗酒趁年华\",遂于公元前521年,也就是27岁时开启了仗剑赴莘的砺志之旅。
期间,他还潜心研究医学,著成很有参考价值的《卢氏本草经》,在深刻感悟民生多艰的基础上,将自己锻造成学识渊博、志向坚定的一代英才。
更幸运的是,他出名后,得到宛城令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文种欣赏,情投意合之下,两人转道投奔越国,后来忠心耿耿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成就灭吴复国的千秋霸业。
越王勾践正是得到范蠡文种两大奇才的献计献策,一洗会稽之耻,打败夫差,灭掉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吴国,还迅速恢复国力,成为一代枭雄。
范蠡文种也因此从龙之功,得到越王勾践的重用,晋位越国大夫,范蠡还受封上将军,一时位高权重光耀门庭。
清醒的范蠡却选择了功成身退,还致书文种,以\"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千宏财富,走狗烹\"的厉害关系,劝文种一道打辞职报告,告老还乡过隐居生活。
然,留恋高位的文种不理解范蠡功成名就时反而急流勇退,认为自己还可以大展宏图,不愿离开好不容易才打拼到的宝座。
范蠡见文种执着于宰相之位的诱惑,叹息之下,果断舍弃到手的荣华富贵,向勾践表示永不回都,志愿解甲归田独自过乡民生活去了。
留在京都的文种在范蠡归隐后不久,即被越王勾践以\"犯上作乱\"的莫须有罪名赐剑诛杀。
文种的悲惨下场,也侧面印证了范蠡了不起的智慧。范蠡何以有如此通透的远见卓识?
这其实源于他不被表象所迷惑的历史认知。
只因为范蠡心如明镜,复国功臣若在乎富贵繁华,极大可能会因功高震主而备受猜疑引来杀身之祸,越王勾践又是只能\"共患难\"、不能\"同富贵\"的霸主,一旦他巩固君权,肯定会对昔日的功臣下毒手。
所以,抢先一步洞察君王心思的范蠡,选择\"走为上\",就可以平平安安逃过一劫。
这就是范蠡比文种等聪明之人更聪明的地方。
范蠡还厉害的是,他功成身退过上自由的田园生活后,又凭着善于经营的经商天赋和过人的智慧,三次散尽家财,不仅躲过厄运,还成为后世尊称的\"商圣\",也就是与武财神关羽相提并论的文财神。
范蠡之所以归隐后在商业上有如此造诣,自然与他无与伦比的智慧息息相关。
范蠡虽是寒门出身,却对荣华富贵视为过眼云烟,做官也好,经商也罢,都不留恋到手的繁华,该放弃时果断放弃。
正是这样的大气魄千宏财富,反而成就了独具匠心的范蠡。
他最初回归田园,改名为鸱夷子皮,开始了全新的商业生活。
起先,范蠡与儿子在齐国定陶经商时,就凭海边农商并举的小生意就赚了万贯家财,还在旱灾之年不囤粮食,只以平常价格出售,由此赢得百姓感念的良好商誉。
齐王得知既是治世能臣又是商业天才的范蠡就在辖区内,当即热情邀请他出山担任万人之上的丞相高位。
不再从政的范蠡婉拒了齐王的盛情,不仅舍了相印,还将万贯家财分发给邻居好友,两手空空转身去往交通发达的楚国宛城。
在这里,范蠡自称陶朱公,开始组织商队做转物的生意,再次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眼光,不久又在善于察觉市场变化,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诚信为本下,也赚得盆满钵满,资产迅速积累千万。
就在实现财富自由时,范蠡又果断散尽家财,将堆积如山的钱财毫不吝啬地分给穷苦的老百姓,自己又白手起家重新致富。
很多人对范蠡的做法很是不解,觉得范蠡不愿当大官担心高处不胜寒也就罢了,但辛辛苦苦经营来的合法财产却不享受,反而救济贫民。
这岂不是傻子行为?不知道范蠡如此不为名利到底图什么?
其实心中有一杆秤的范蠡,无意间的一席话道出了个中原由。
原来视地位和财富为身外之物的范蠡将经商之道传授给请教之士时,曾毫不保留的诠释自己的人生航向:
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时,也就是他功成身退时;转向商业,亦如治国,要顺应天时,把握人和,选择地利。有了财富,得流动起来,不可囤积居奇,因为天时不可违,人心不可欺,地利不可失;况且,财畗带来的快乐是有限的,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才是无限的。
这就是极具远见卓识的智者范蠡,不仅有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,还深谙天时地利人和,无愧一代传奇之称。
尤其是他在商业上的独到见解,如提出的\"八谷贵贱之法\",在合适的地方从商,不因眼前利益与他人逐利的远见,都展示了经营之神行之有效的先见之明。
还有包括务完物、务盛价、务赢利等\"六务\"原则,追求薄利多销,看重消费者,保证商品质量,以及对商战时机的把控,不因物价一跌就心虚,一涨就头脑发热,始终保持稳中求进的经商手段等,也体现了范蠡非同一般的智慧。
他的这些观念,对从政从商的洞察力,在今天也有借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。
特别是不恋位高权重,不在意万贯家财,善于把控时机,以诚实经营体现家国情怀……
这些都是了不起的高智商高情商!
难怪范蠡能够被称为\"商圣\",还高寿无疾而终。这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代,是亘古未有的。如今不少生意人供奉他的画像表示尊崇与膜拜,也就无可厚非实属情理之中了!
就因为智者范蠡激流勇退的高瞻远瞩,及\"农商俱利、随时以行\"的道德经商技巧。
范蠡经商如同治国的现身说法,实际上开创了\"富好行其德者\"的儒商传统,他淡泊名利的好商人形象,也就广为传开,在家喻户晓中夯实了无以伦比的智者地位。
说他是上下五千年最聪明的人,就是后来的诸葛亮、刘伯温等大神也比之不及,实不为过。
当然,时也,运也,命也。一个人聪明与否,是否走得顺风顺水,这与挡不住的时运可能有关,也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不可违的天意。
这样的偶然性,不在本文讨论之列。
只要借鉴学习商圣范蠡了不起的智慧和独到的处世理念、济民的商业眼光,明白他的商业智慧从来不只是赚钱的技巧,更是做人处世的哲学,也就收获满满,足可慰平生了。
遂以记之,乙巳年六月二十四日于象山脚下。
启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